首页> 笔尖观察 > 正文

清盘潮袭!东方基金旗下近半基金可能“闪退”

2025-04-27 14:47来源: 笔尖网        作者:笔尖观察

分享至

4月26日,东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东方高端制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资产净值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笔尖网》发现,东方基金担心的事可能会集中发生,该公司旗下近一半的基金或触发清盘红线。

  《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4月26日,东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东方高端制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资产净值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笔尖网》发现,东方基金担心的事可能会集中发生,该公司旗下近一半的基金或触发清盘红线。

  作为一家成立超20年的基金公司,东方基金如何应对清盘危机?投资者又该如何避雷?

  清盘潮袭

  据东方高端制造混合披露,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 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合同终止,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截至 2025年4月25日日终,该基金已连续 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特此提示。

  “若出现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基金合同》的约定成立基金财产清算小组,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本基金进入清算程序后将不再办理申购、赎回等业务,敬请投资人关注。”东方高端制造混合就此提示称。

  《笔尖网》发现,截至3月末,东方基金旗下披露净值数据的基金有116只,其中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有46只,另有6只基金截至去年年底的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也就是说,有52只基金可能触发清盘红线。这一数量占比达44.83%,接近半数。而东方基金旗下资产净值处于5000万元到1亿元的还有20只,即迷你基金占比接近六成。

  此外,截至4月25日,东方基金旗下单位净值月内继续下跌的基金有58只,其中29只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另有29只资产净值高于5000万元。换句话说,随着月内净值的波动,触及清盘红线的基金可能还会增多。

  “2024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类基金面临较大赎回压力,规模持续缩水。部分主题型基金(如医疗、高端制造等)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净值回撤加剧投资者离场。”业内人士就此分析称,债券型基金虽受市场青睐,但东方基金旗下固收类产品竞争力不足,未能有效承接权益类基金流出的资金。

  如何应对“闪退”

  对于基金的“闪退”,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投资者都应想方设法避免。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清盘可能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影响公司资金运作,还会导致客户流失严重。一方面,基金清盘易引发投资者对管理能力的质疑,尤其是当多只产品同时出现预警时,会显著削弱市场对公司的信任度,从可能导致机构投资者撤资,进一步加剧规模萎缩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主要依赖管理费盈利,而管理费与基金规模直接挂钩。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已处于盈亏平衡线以下,但清盘将直接切断收入来源。清算过程需支付审计、法律等额外成本,对中小型基金公司会造成现金流压力。

  基金清盘对投资者的影响更为直接。比如基金清盘期间(通常15-30个工作日)暂停申购、赎回,投资者无法进行交易,可能错失市场投资机会。清算完成后资金到账存在延迟,部分案例显示清算周期超过45天。若投资者原计划短期赎回资金用于消费或周转,清盘将打乱资金使用计划。在投资损失方面,基金需在清算期间强制卖出持仓,若遇市场低迷或流动性差的资产(如小盘股、信用债),可能以低于净值价格成交。清算费用(审计、法律、托管等)将从基金资产中扣除,进一步降低投资者最终所得。更为关注的是,若清盘时基金净值低于持仓成本,投资者将承担实际亏损。

  东方基金成立于2004年6月11日,是家成立已经超过20岁的成熟基金,但为何落得如此窘迫的境况呢?

  除了短期的市场影响外,东方基金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公司旗下混合型、股票型基金超过半数聚焦医疗、制造等单一赛道,缺乏差异化定位。迷你基金占比过高,不排除部分产品成立时“带病发行”,后续缺乏持续营销投入。此外,东方基金的投研能力存在短板,加上刚刚成立的4只基金,该基金公司旗下120只基金产品,仅有24名基金经理,平均每人管理5只。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突出,部分产品投研资源分散,策略执行效果弱化。

  据《笔尖网》观察,东方基金旗下的股票型基金仅有2只(东方创新医疗股票A、东方创新医疗股票C),合计规模0.3亿元,与2024年6月末的1.20亿元相比缩减了75%;两只基金近一年平均回报率为7.8%,跑输同类基金同期9.45%的平均回报。

  业内人士称,东方基金需要优化产品线,对同质化产品实施合并清盘,同时基金布局FOF、量化指增等创新品类,降低单一市场风险敞口;在投研能力建设方面,可适时引入外部投研团队,重点加强行业轮动和风险控制模型建设。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