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 科技 > 正文

我国数字产业开局良好 多项关键指标增速加快

2025-05-20 15:41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享至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产业整体升级,是当前数字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人工智能+”加速应用赋能,科技型企业加快推出人工智能眼镜等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电脑出货量占比快速提升,有望带动新一轮数字消费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增长10.4%和8.2%。数字产业实现利润总额5721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增长4.9%和7.7%。我国数字产业实现良好开局,为着力做好“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分析,数字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受益于电子产品补贴政策、人工智能终端需求增长、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提速等。整机销售带动上游电子元器件产量增长,一季度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和3.5%。各地纷纷抓住“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契机,积极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扩大了算力中心服务器、5G基站等相关电子通信设备采购。数字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鸿蒙、欧拉等开源软件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软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人工智能+”应用爆发。

  分地区看,24个省份数字产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10个省份实现两位数增长。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增长10.2%和9.7%,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个和7.1个百分点。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四川、福建、安徽、湖北数字产业前十位的省份合计完成收入6.8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0.7%,对全国数字产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0.8%。

  分行业看,电子信息制造持续回升向好。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电子产品出口额增速达5.8%,同比加快9.8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明显,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连续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飞行器、智能车载设备行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新兴业务拉动下,软件业完成业务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7%,高于服务业增速2.4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平稳。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高婴劢分析,我国数字产业发展的主要亮点为高创新性、高价值性、高带动性。数字产业正成为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投资热度持续上升。数字产业产品和服务难以被替代,能占据更主动的市场地位。数字产业溢出乘数效应较大,通过数字技术的渗透融合和使能作用,能带动更多产业实现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产业整体升级,是当前数字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人工智能+”加速应用赋能,科技型企业加快推出人工智能眼镜等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电脑出货量占比快速提升,有望带动新一轮数字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制造企业纷纷接入大模型,推动生产制造、产品体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效能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推进。

  浪潮数字企业总经理魏代森认为,人工智能正快速融入各行各业,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具身智能、多模态、智能体、AI+APP、AI+科研等领域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行动更聚焦于“大模型+垂直场景”的具体应用。浪潮数字企业将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加大投入研发浪潮海岳大模型,落地高价值智能应用场景,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迈向新高度。

  从鲜活灵动的“AR(增强现实)展示”到身临其境的“AR试穿”,数字技术助力电商平台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消费体验,进而拉动数字消费。得物APP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物基于物体识别、人脸识别等算法开发AR试穿试戴功能,填补了电商领域AR高精度试穿市场空白。AR试穿试戴会还原更真实的体验,每天能帮助超过30%的用户进行消费决策,已被列为得物新用户最喜爱的3个功能之一。得物APP自主打造的“潮流商品模型数据库”,已收录李宁、安踏等品牌的2.6万双数字鞋款。

  对促进数字产业发展,赵刚认为要加快前沿数字技术创新。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路径,加大对基座大模型、推理模型、智能体、智能软件生态、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培育数字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