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2025-07-03 09:30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党燕妮

分享至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帮扶中小微企业的通知》,明确采取更加有力举措,让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惠及广大企业,更有效帮扶中小微企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帮扶中小微企业的通知》,明确采取更加有力举措,让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惠及广大企业,更有效帮扶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贡献了超80%的城镇就业岗位。如何有效解决其抗风险能力弱、融资渠道窄等问题,成为当前进一步稳岗扩岗、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点。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的通知》,以“扩面、提额、降本、创新”为突破点,打出立体化金融支持组合拳:一是将政策覆盖范围从小微企业延伸至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惠及全国1.25亿户个体工商户;二是单户授信额度最高提升至5000万元,并明确贷款利率下限降至2.9%;三是创新“创业担保+稳岗扩岗”双贷联动模式,通过政银协同实现审批周期压缩50%。这些举措既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难题,又通过技能提升与产业转型培育新动能,为稳就业筑牢制度性保障。但同时,由于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欠缺、监管创新滞后等原因,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仍面临多重结构性难题,因此要持续从机制改革与生态重构等方面协同发力。

  以考核重塑激励导向,构建市场化风险共担机制。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核心在于金融机构风险收益的长期失衡,导致基层机构普遍存在“惧贷”倾向。破题的关键在于完善考核激励,推动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落地,从制度层面消除基层人员“不敢贷”心理。要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例如上海市今年1月份发布《上海市2024—2025年小型微型企业信贷奖励实施办法》,对在小微企业信贷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在沪银行实施专项奖励。还应优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市场化联动,形成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提升银行不良贷款容忍度。金融管理部门要提高普惠金融在绩效评估中的权重,加快金融机构从“被动执行”向“主动服务”转型,从根本上激活中小微企业金融供给内生动力,让金融活水真正润泽中小微企业。

  重构信用评估生态,打造数字信用新基建。针对中小微企业“缺抵押、缺财报”的痛点,要打破数据壁垒,整合多维度政务与市场信息,构建全景动态信用画像。例如,山东省依靠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出“资金流信用信息+”信贷服务模式,截至今年3月份,已成功授信4247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比例高达88.6%。创新评估工具,将专利质押估值、研发投入占比等指标纳入信用评价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从“静态风控”到“价值发现”转型。打通各类政务数据和金融数据共享渠道,实现对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综合评估,构建起符合中小微企业特征的信用评估体系。

  构建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包容审慎监管的内核在于平衡安全与发展,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同时,为中小微企业预留试错空间,通过“沙盒监管”机制允许其在可控范围内探索创新。强化穿透式监管,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资金流向全链条追踪系统,对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实施动态监测,对额度挪用、虚假投放等行为实施智能预警。建立适配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修复机制,构建信用修复申诉通道,实现“无事不扰”与“无处不在”的监管平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