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鹏华易选积极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A、鹏华易选积极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C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风险提示公告;9月16日,鹏华招润一年持有期混合A、鹏华招润一年持有期混合C也公告,也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短短两天,4只基金的风险提示,让人们对鹏华基金“刮目相看”。
《笔尖网》文/笔尖财经
9月15日,鹏华易选积极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A、鹏华易选积极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C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风险提示公告;9月16日,鹏华招润一年持有期混合A、鹏华招润一年持有期混合C也公告,也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短短两天,4只基金的风险提示,让人们对鹏华基金“刮目相看”。
据《笔尖网》观察,鹏华基金旗自2024年以来已经超过10只基金清盘。巨大的清盘阴云笼罩在这家基金公司身上,其规模“虚胖”直接影响到公司运营,“增收不增利”或让鹏华基金无法自拔?
“六箭齐射”与四基陨落
鹏华招润一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于2021年4月29日,距今仅有四岁有余,但9月16日公告称,截至9月15日,该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若基金资产净值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将终止基金合同并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该基金中报显示,截至6月底,鹏华招润一年持有期混合A、鹏华招润一年持有期混合C资产净值分别为0.389亿元、0.07亿元。
鹏华易选积极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A、鹏华易选积极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C成立于2023年12月5日,距今仅仅一岁半也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截至9月10日,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4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也就是说,按《基金合同》终止的条件,还有10个交易日的“喘息时间”。
2024年以来,鹏华基金已清盘10只基金产品,另有38只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其中不乏曾经的热销基金。业内人士称,这些“迷你基”不仅拖累公司管理费收入,更折射出投资者对鹏华主动权益产品的信任危机。
然而,鹏华基金并没有停下来思考失去信任的危机,而是疯狂发行新产品。在4只基金即将清盘的同时,鹏华基金却有6只指数型基金同时发行,其中,鹏华中证电信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鹏华中证电信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认购期为9月8日至9月19日,鹏华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鹏华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A、鹏华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C则在9月17日开始发行,鹏华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在9月19日至9月25日发行。
“六箭齐射”与四基陨落,看出鹏华基金在规模扩容的道路上的一意孤行。
信任危机如影随形
据《笔尖网》观察,近两年公募基金迎来大改革,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公募基金发展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全面加强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等。2025年,公募基金的提质改革加速,2025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提出一系列回应市场和社会关切的改革措施,着力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等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
然而,鹏华基金却没有融入这股改革大潮。
据同花顺iFinD最新统计,鹏华基金继2023年发行33只基金后,2024年更是快马加鞭发行了35只基金,2025年以来又发行了32只基金。但事与愿违,虽然发行基金的数量增多,但发行规模却持续萎缩,2024年的平均发行规模仅10.66亿元,与上年的12.12亿元相比下降12%;2025年以来,平均发行规模仅6.22亿元,与2024年相比大降超过四成。
业内人士称,新基金认购规模的断崖式下降,已经显示出投资者对鹏华基金的信任大打折扣。
《笔尖网》注意到,作为公募行业最重要的增量赛道,ETF市场规模在2025年上半年突破3万亿元,鹏华基金ETF总规模仅583亿元,排名从行业第15位滑落至第17位;鹏华在核心宽基指数上明显滞后,以沪深300ETF为例,鹏华产品规模不足30亿元,而华泰柏瑞同类产品规模超3700亿元,差距达百倍。尤为注意的是,鹏华半导体ETF、智能网联汽车ETF等多只产品净值跑输业绩基准,部分新产品上市后规模迅速缩水,甚至出现“募集超2亿元但资金有序撤离”的异常现象,被业内推测存在“帮忙资金”撑场的情况。
鹏华基金自导自演的“规模经济”假象正在加剧鹏华的困境,进一步侵蚀公司利润。鹏华基金净利润表现与规模排名严重倒挂——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0.56%至7.51亿元,在非货币基金规模前20的基金公司中垫底。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