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完成全部投放。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近日相继公告称完成2500亿元、1500亿元、1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任务,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分别为3.85万亿元、1.93万亿元和1.3万亿元,合计7.08万亿元,助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一个月内,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完成全部投放。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近日相继公告称完成2500亿元、1500亿元、1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任务,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分别为3.85万亿元、1.93万亿元和1.3万亿元,合计7.08万亿元,助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被视作“准财政”工具。总体来看,5000亿元资金投向覆盖聚焦重点区域,充分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从投向地域看,国开行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投放项目690个、1949.5亿元;农发行累计支持浙江、广东、江苏等12个经济大省项目667个、金额1087.23亿元;进出口银行对2024年经济总量排名前12位的经济大省给予倾斜支持,推动了240余个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梳理来看,“准财政”工具对民间投资撬动作用突出。记者了解到:国开行支持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投放685.9亿元;农发行着力支持一批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52个、金额155.33亿元;进出口银行推动了100余个民间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超三成。
重点领域投向精准。国开行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项目317个,投放980.2亿元;农发行支持上述关键领域投放项目881个、金额1500亿元;进出口银行推动了150余个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超四成。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重点完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基础性平台,即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带动相关领域的商业性投资。另外,财政有可能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提供贴息,这也是与以往类似政策工具的不同之处。
“这能有效降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融资成本,一方面体现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快相关工作推进,较快形成项目投资的实物工作量。”王青说。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森亿智能累亏超10亿元 研发成本持续下降
滨化股份冲刺IPO:去年增收未增利 资产负债比率持续攀升
先为达生物累亏逾12亿 核心产品预计2026实现商业化
近期,曾冲刺创业板IPO折戟的精实测控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精实测控的营业收入虽逐年增长,但其期内溢利存在较大波动。2025年上半年,精实测控的收入同比下滑29.93%,期内溢利同比由盈转亏。 作者:笔尖网 链接:https://xueqiu.com/9292290208/357918668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