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已有保险资管积极申请交易所ABS资格,希望能从交易所ABS和REITs的投资者身份,拓展到发行人与管理人,与券商和首批5家试点险资分一杯羹。
“我们非常希望能申请交易所ABS资格,不过目前看来监管方面还没有松口。”一家保险资管高管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自2023年10月,首批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得试点资格,得以开展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此后再无其他险资获得新的试点资格。
目前,险资更常见的角色是在保险ABS市场管理发行资产支持计划,即通过发行保险资管产品,以受托人方式管理资金。近日,根据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下称“中保登”)最新披露的数据梳理,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66只,登记规模合计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
交易所ABS资格抢手
低利率时代,除了红利资产以外,现金流稳定且适合长期投资的资产支持计划越发受到保险资金的青睐,自2023年首批试点以来,未来能否有新的保险资金叩开交易所ABS资格大门?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近期已有保险资管积极申请交易所ABS资格,希望能从交易所ABS和REITs的投资者身份,拓展到发行人与管理人,与券商和首批5家试点险资分一杯羹。
交易所ABS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最重要的品种之一,基础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小额贷款、债权和融资租赁债权等。
2023年,证监会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筹,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开展试点,将交易所ABS管理人范围扩展至保险资管公司。首批共有5家保险资管公司获得“入场券”,包括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人保资产、平安资管,获准得以开展ABS及REITs业务。
不过此后,似乎再无新的险资获批交易所ABS发行人和管理人的资格。据一位保险资管高管透露,交易所ABS的“主力”是券商,监管层大概不会完全对险资放开,资格批复相当谨慎。
“保险版ABS”同比增长25.1%
目前,险资更常见的角色是在保险ABS市场管理发行资产支持计划,即通过中保登开展被称为“保险版ABS”的资产支持计划业务。
保险版ABS,投资范围同样覆盖基础设施等项目,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保险资金多元化的配置需求,与交易所ABS不同的是,属于“非标”业务,流动性比不上公开挂牌转让的交易所ABS。
但因现金流稳定,且契合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需求,今年以来险资发力布局ABS的力度也在加大。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66只,登记规模合计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
根据中保登披露,产品数量上,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最多,登记资产支持计划12只。规模上,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规模最大,登记资产支持计划规模为605.5亿元。15家保险资管机构中,年内登记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险资达到了10家。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森亿智能累亏超10亿元 研发成本持续下降
滨化股份冲刺IPO:去年增收未增利 资产负债比率持续攀升
先为达生物累亏逾12亿 核心产品预计2026实现商业化
近期,曾冲刺创业板IPO折戟的精实测控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精实测控的营业收入虽逐年增长,但其期内溢利存在较大波动。2025年上半年,精实测控的收入同比下滑29.93%,期内溢利同比由盈转亏。 作者:笔尖网 链接:https://xueqiu.com/9292290208/357918668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