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 券商 > 正文

双引擎驱动上市券商业绩狂飙:多家净利翻倍,“三巨头”持续领跑

2025-11-03 14:36来源: 界面新闻        作者:陈靖

分享至

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全部交出前三季度“成绩单”。受益于市场交投回暖、业务全面复苏,行业整体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双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同步攀升,行业景气度显著回升。

2025年上市券商三季报披露已落下帷幕。

截至10月30日,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全部交出前三季度“成绩单”。受益于市场交投回暖、业务全面复苏,行业整体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双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同步攀升,行业景气度显著回升。

从营收表现来看,头部券商的“领跑优势”进一步凸显。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600030.SH)以558.15亿元的营业总收入蝉联行业榜首,较第二名国泰海通(601211.SH)(458.92亿元)高出近百亿元;华泰证券(601688.SH)以271.29亿元位列第三,形成“中信-国泰海通-华泰”的营收前三格局。

除上述三家外,还有8家券商营收突破百亿元:广发证券(000776.SZ)(261.64亿元)、中国银河(601881.SH)(227.51亿元)、中金公司(601995.SH)(207.61亿元)、申万宏源(000166.SZ)(194.99亿元)、国信证券(002736.SZ)(192.03亿元)、招商证券(600999.SH)(182.44亿元)、中信建投(601066.SH)(172.89亿元)、东方证券(600958.SH)(127.08亿元),11家“百亿营收券商”合计贡献了行业超六成的营收规模,头部聚集效应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后,部分券商对“期货标准仓单差价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调整,营收、净利等核心指标随之变动。从调整后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券商营收同比实现增长,仅西部证券(002673.SZ)因未涉及指标调整,营收同比微降2.17%,成为少数营收负增长的券商。

相较于营收,券商行业的净利润表现更为突出。Choice金融终端显示,前三季度,中信证券以239.1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稳居第一,国泰海通以220.74亿元紧随其后,两家券商成为行业内仅有的“净利超200亿”机构。

此外,华泰证券(127.21亿元)、中国银河(109.68亿元)、广发证券(109.34亿元)则构成“百亿净利第二梯队”,5家券商共同撑起行业盈利“天花板”。

增速方面,调整后的数据显示所有券商净利同比均为正增长,其中9家券商实现“翻倍式增长”,分别是国联民生(601456.SH)、华西证券(002926.SZ)、国海证券(000750.SZ)、中泰证券(600918.SH)、中原证券(601375.SH)、长江证券(000783.SZ)、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东北证券(000686.SZ)。

“今年市场整体企稳回升,投资者信心修复带动交投活跃,交易量长时间维持高位,直接推动经纪业务、资管业务收入回暖。”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分析,叠加IPO市场预期改善,投行业务也出现不同程度回升,成为券商盈利增长的核心动力。

这一判断也与头部券商的业绩解释一致,中信证券在季报中提到,营收增长主要来自经纪、投行、资管及投资交易业务的共同发力,前三季度这三项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达109.39亿元、36.89亿元、87.03亿元,同比均有提升;国泰海通则表示,业绩增长得益于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后业务规模扩大,金融工具投资收益、经纪手续费及利息净收入同步增加。

从42家可比上市券商的业务数据来看,四大核心业务全线飘红,其中经纪业务与自营业务凭借“高规模、高增速”成为拉动业绩的双引擎,投行业务受益于IPO边际回暖实现显著回升,资管业务则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信用业务相关的利息收入亦表现亮眼,行业整体盈利结构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42家可比券商前三季经纪业务净收入合计达1117.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64%,增速在四大业务中领跑。从头部格局来看,经纪业务呈现“强者恒强”的特点。前三季度经纪业务净收入前十的券商均为行业头部机构,中信证券以109.39亿元稳居第一,国泰海通紧随其后(108.14亿元),两家券商的经纪收入均突破百亿元;广发证券(69.79亿元)、招商证券(66亿元)、华泰证券(65.88亿元)则构成第二梯队,收入均在60亿元以上。

此外,国信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也成功跻身前十,前十券商合计占据行业近六成的经纪收入份额。

相较于经纪业务的高增速,自营业务凭借更大的规模体量,成为券商之间拉开业绩差距的核心变量。前三季度,42家可比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合计达1868.57亿元,虽同比增速(43.83%)低于经纪业务,但收入规模较经纪业务多出750.8亿元,对行业盈利的贡献度更高。

从增长覆盖面来看,自营业务表现出极强的韧性。37家券商实现自营收入正增长,占比高达88.1%,仅5家券商出现同比下滑。而头部券商在自营业务上的优势更为显著,以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为例,前者前三季自营收入达316.03亿元,较后者(203.7亿元)多出112.33亿元,增幅达55.14%,这一差距直接拉大了两家券商的整体盈利水平。

随着今年以来IPO市场边际向好,券商投行业务逐步走出此前的调整周期,实现显著回升。数据显示,42家可比券商前三季投行业务净收入合计达251.51亿元,同比增长23.46%;27家券商实现投行业务正增长,占比64.29%,行业复苏态势明确。

头部券商依旧是投行业务的主力军,中信证券以36.89亿元的投行业务净收入保持第一,中金公司(29.4亿元)、国泰海通(26.29亿元)分列二、三位,三家券商的投行收入均超25亿元;华泰证券(19.48亿元)、中信建投(18.46亿元)则构成第二梯队,收入在18亿元以上。

国联民生凭借对民生证券的业务整合,投行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前三季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激增160.77%,并以6.88亿元的收入成功跻身行业前十,成为投行业务中最亮眼的“新面孔”。

相较于其他三大业务,券商资管业务在前三季度也呈现出“回暖”,但态势较缓慢。42家可比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达332.51亿元,同比仅增长2.77%,增速在四大业务中最低;仅15家券商资管收入实现正增长,占比35.71%,行业分化较为明显。

从头部格局来看,资管业务依旧由“老牌强手”主导。中信证券以87.03亿元的资管收入遥遥领先,远超第二名广发证券(56.61亿元);国泰海通(42.73亿元)位列第三,三家券商构成资管业务的“第一阵营”;中泰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则为第二梯队,收入在10亿元以上;东方证券、财通证券(601108.SH)、中信建投、光大证券(601788.SH)跻身前十。

但前三季度,券商板块股价却表现平平,截至10月30日,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年内涨幅7.21%,其中三季度单季涨幅10.83%。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涨跌幅约12%-15%,中小券商平均涨幅仅5.3%;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内涨幅分别为18.95%、29.93%、52.36%,三季度涨幅分别为12.73%、29.25%、50.4%。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综合政策支持、资金面宽松、业绩基本面改善及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等多重积极因素来看,券商板块后续有望迎来配置窗口期。”

“当前证券行业正加速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核心聚焦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两大方向。在此背景下,券商不仅能依托市场整体回暖享受贝塔弹性红利,更能凭借业务转型的深度赋能,具备了脱离市场周期的独立阿尔法增长能力。”中信建投研究对界面新闻称。

不过,对于四季度券商股走势,也有市场观点偏谨慎。王剑辉告诉界面新闻,“券商股表现与市场并非完全同步,当前市场对其预期已相对充分,四季度或呈现‘震荡态势’,继续创新高的概率较低,年底前可能出现获利回吐引发的高位回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界面新闻指出类似观点,“券商板块四季度仍有延续上涨的基础,但节奏会比三季度放缓,更可能是震荡上行的结构性行情。”他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两类券商:一是具备财富管理优势、自营投资能力强、估值仍处低位的头部券商,二是业绩弹性较大的中小券商,以捕捉结构性机会。

整体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券商行业受益于市场回暖实现“量利齐升”,但四季度随着市场预期变化,行业将面临“业绩兑现”与“股价调整”的双重考验,头部券商的稳健性与中小券商的弹性或将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